印前网站
 

 
 


返回   印前网站 > 印前设计制作交流 > 书刊杂志设计制作

书刊杂志设计制作 书刊杂志版面是新闻出版信息表达的基本形式,是新闻出版的形象与思想,是新闻出版物的语言。而应用版面的构成要素采用先进排版工具,艺术化创意地进行版面配置是使新闻出版物浓缩文化、渗透艺术、符合时代的根本。因此在充分理解版面设计与构成基础上,正确地应用排版软件与工具,是高效、艺术、规范地生产各种新闻出版物的关键。因此只有正确理解与掌握版面的构成和排版规则,才能有效使用排版软件的各种工具,排出符合标准与规范的版面。欢迎在此交流讨论分享书籍报刊杂志设计制作经验。

回复
 
反向链接 主题工具 显示模式
旧 09-09-29   #1 (永久链接)
论坛管理员
同城: 未知
 
admin 的头像
 
会员ID:1
注册日期: 09-06-21
帖子: 582
致谢数: 0
获感谢文章数:3
获会员感谢数:4
声望力: 0
印前声誉: 0 级 admin 的声望功能已被禁用
默认 书刊印前技术渐趋完善的30年革新历程

如今,当我们走进书店,或路过报刊亭,琳琅满目的书刊让我们目不暇接。展会上,荣获国际大奖的精美画册那鲜艳的色彩,丰富的层次,清晰的质感,清爽的画面,形式多样材质各异的装帧风格,令我们赏心悦目。由于采用了高科技印制技术,开阔了书刊设计的思路,丰富了书刊的表现形式,愉悦了读者的阅读心情。
  这些深刻的变化都要归功于改革开放30年来带来的百花争妍的大好局面,归功于我国出版印刷业令人瞩目的成就,特别是印前技术的革命性变革。
  笔者亲身经历了30年来,印刷业由计算机技术及数字化、网络化引发的印前工艺的一次又一次新技术革命,其发展演变的速度之快,范围之广,程度之深,出乎我们的意料。计算机软硬件技术,信息数字化处理,网络化传输,激光和新型感光材料等高新技术的发展,完全颠覆了传统的印前技术。
  作为一个从事制版工作60年的老人,如今看到梦想变成了现实,甚至超越了梦想,打心眼儿里为之振奋。温故而知新,回顾改革开放30年来书刊印前技术的每一次变革,仍历历在目。
  图文制作技术30年变革
  一、电分制版转向桌面出版系统
  彩色桌面出版系统(DTP)的推广应用是传统制版领域中的一次划时代革命,彻底改变了传统制版工艺的面貌。
  改革开放初的20世纪80年代是电分制版技术的鼎盛时期,从70年代中期的模拟分色阶段到90年代初期,经过四次技术更新(分色扫描连续调阴图,分色扫描直挂阴图,电子加网阳图,电分机高端联网),20个春秋,电分制版质量及效率得到了新的提高。到1991年底我国电分机已有395台(据全国印刷科技情报站1991年统计,见表1),到1995年达到500多台。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电分机装机量的增长主要出现在改革开放初期的1981~1985年,之后一直平稳增长,为书刊印刷的图像处理技术由照相制版向电分制版的转变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并成功完成了胶印精品的图像分色创新,如胶印分色国画、油画及摄影作品等。如当时印制的60卷《中国美术全集》等高档精品画册。
  当同行埋头研究总结电分制版规律之际,1992年北京国际印刷展将DTP引入中国,并逐步“汉化,几年之后的1995年,电分机高端联网风潮席卷全国。凡有电分机的企业几乎全部走上了这条革新之路,这就是桌面出版系统的威力。电分机这个当年制版业的“王牌也只能依附于桌面出版系统,才得以在印前制版中继续发挥作用。

  电分制版行业20多年来一直是印刷业中技术含量最高、产品附加值最高的行业,随着桌面出版系统的推广应用,电分机走下“神坛,传统制版工艺淘汰出局,印前制版进入新天地。

  二、激光照排系统使印前告别火与铅
  回顾改革开放30年书刊印前技术的深刻变革,我们仍怀念王选教授及其团队的贡献和邓小平同志的批示。1980年夏,王选教授领导的北大激光照排系统研制工作取得了初步成绩,排出了《伍豪之剑》样书,方毅同志给予了高度评价“这是可喜的成就,印刷术从火与铅的时代过渡到计算机与激光的时代,建议予以支持,请邓副主席批示。邓小平同志亲笔写下“应加支持四个字。后来这一项目继续得到计委和经委的支持,得以转化成商品和实现产业化,并于1993年研发出应用于高档产品的激光照排系统。
  1994年4月,国家新闻出版署在北京召开“北大方正彩色出版系统高档印刷品印刷适性项目鉴定会,成为我国全面推广应用彩色桌面出版系统的开端。王选教授负责的计算机汉字激光照排系统和电子出版系统研究项目,荣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这一自主创新技术为中国出版印刷行业带来了告别“铅与火、进入“光与电的革命性变革,将载入我国印刷业发展史册。
  制版印刷技术迈向数字化,彻底改变了传统制版的本来面貌
  重新定义了制版业,20世纪90年代初有了印前的概念,印前Pre-Press,是指从客户提供的出版物的创意设计到生成可供大批量印刷的中间媒介物(印版)的过程。
到今天,印前技术已成为集创意设计、文字照排、图像分色、DTP制作、图文组合、数码打样和整页输出于一身,融数码摄影、美术编辑、创意设计为一体,将逐步使艺术家、设计师、工程师打破各自独立的领域,处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之中。所以说数字印前概念已不同于传统制版工艺,也超越了单纯图像复制的观念。
  三、打样机械打样转向数码打样
  随着电分制版技术的成熟,图书中彩色图片的比例越来越大,为提高图片的分色质量,配合多色胶印工艺的单色、双色打样机从20世纪80年代初期逐渐在印刷厂普及。胶印打样机是可模拟胶印过程的机械式打样机,多用于检查分色质量,并为胶印机台提供各色版印刷样张。当时多数印刷厂使用的是日本网屏公司和上海产打样机。因为有了与印刷方式相同的彩色打样样张,胶印有了可参考的标准样张,使得彩色胶印质量大幅提高。此外,胶印打样技术对于80年代开始推行的“胶印制版工艺规范化和数据化工作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随着电分技术的不断成熟和提高,胶印打样已成为不可或缺的工艺。

数码打样是对传统打样的一次革命,1995年开始进入国内,1998年后逐步被业界认识和推广应用,它是印前技术数字化的必然产物,数码打样利用印前系统生成的印前数据,采用喷墨打印机或彩色激光打印机直接在纸上输出数字化彩色图像信息的打样方式。当时数码打样的设备很多,质量最好的是赛天使Iris,后来逐渐被价廉的爱普生等彩色喷墨打印机所替代。
  数码打样与传统打样方式相比,具有许多明显的优势,如缩短打样时间,文件改变灵活,色彩稳定,特别是采用CTP生产流程后,彩色数码打样是必不可少的环节,从而很快得到普通推广应用,并逐渐淘汰了传统打样,导致许多专业打样公司转行。
  四、原稿模拟图片转向数码图片
  早期的印刷原稿中,质量最高的不过是采用高档机械式专业相机拍摄的天然色负片或正片(反转片),由于图像质量受银盐颗粒和暗房技术的影响,原稿质量不稳定,而印刷质量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原稿质量,因此,原稿质量也是阻碍印刷质量提高的瓶颈。数码相机的应用及其拍摄的高分辨率数字图像,是对模拟图像的又一次深刻的变革。
  20世纪90年代初数码相机迅速发展,标志着影像信息采集技术的新进展。今天,500万~700万像素的数码相机已属于普通相机,高档数码相机已具有1200万~1600万像素,感光电子芯片在APS(15.7mm×23.5mm)至135全幅(24mm×36mm)尺寸间的单反式数码相机拍摄的原稿多用于中小幅画的商业印刷。高档专业数码相机具有3300万~3900万像素,可满足175线/英寸网线数的对开印刷品的要求。
  数码相机是直接将景物中连续变化的明暗层次以数字信号的形式记录在介质上,其特点是可将数字图像信息无损地传输给计算机,图像再现性好,操作灵活,更比传统照片缩短了流程,减少了反转片、照片的冲洗和扫描过程,在出版社、广告设计公司和印前公司得到广泛应用。当前书刊、报业90%以上的原稿都来自数码相机拍摄的数字图像,因而替代了中低档扫描仪。

  数字技术遍地开花
  一、色彩管理系统的推广和应用
  色彩管理系统的推广应用是彩色复制领域中的一次重大技术革新,使印刷业长期存在的为追求色彩还原造成的人力、物力及时间上的浪费得到解决,也使印刷复制的色彩管理实现了由经验管理到科学管理,再向智能化管理的进步。
  由于彩色桌面出版系统不断发展和全面应用,1992年由FOGRA印刷研究所倡议建立了国际彩色合作组织
  针对各种输出设备,如扫描机、数码相机、显示器、打印机和印刷设备制定了基于色彩特性文件(Profile)的ICC标准。色彩管理的应用使印前、印刷技术步入全新的数字化生产阶段。
  我国随即开始在数码打样上尝试采用色彩管理,提高了印刷效果与数码打样的一致性,并逐步发展到印刷全过程,因可在屏幕上直接看到印刷效果,使“所见即所得不再是奢望,也实现了远程签样和远程印刷。
  更可贵的是一些先进的印前制版公司将色彩管理系统与本公司数码打样相结合,走出了一条数字化时代“印前数字公司的新路。如在色彩管理基础上运用数码打样进行艺术品高仿真复制,其产品已可以假乱真,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二、CTP技术颠覆胶片制版工艺
  以图文胶片晒制印版是胶印诞生后一直沿用的传统制版工艺,但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被崭新的CTP(计算机直接制版技术)一举打破,成为改变印前工艺的一次重大变革,是将印前工艺从传统制版转到数字制版的一次质的飞跃。我国印刷界用了近10年时间完成了从认识、实践到再认识,再实践的过程,在CTP技术不断提升及版材成本趋于合理的条件下,时下已到了应用CTP的高峰期。2007年9月CTP安装量已达到1049台,今年上半年装机量已超过100台。
  当前正处于国内外CTP更新时代,使用CTP已经成为这个时代的技术标准,它的优越性越来越被业界看好。特别是应用CTP技术促进了印刷生产完全数字化、自动化进程,从而印刷出许多顶级精品。
  三、数字化工作流程的应用
  数字化工作流程的推广应用,是印前、印刷领域的一次重大改革,它将主宰印前、印刷和印后的一切领域。
  数字化工作流程是随着印刷媒体全面数字化生产而诞生的,始于2000年,到2004年已经成为热门焦点。它将印刷生产过程中的图文信息流和生产控制信息流有机结合,以PDF和JDF数据格式为基础,使印前、印刷、印后等步骤的生产控制和其他信息能够得到集成化管理,从而提高效率和产品质量,降低成本。
  我国推广使用数字化工作流程是从两个方面进行的。一方面是实现基于照排机的数化工作流程,特别是方正畅流中文数字化工作流程管理系统,它充分利用原有印前设备,把原有的生产系统和新系统结合在一起,发挥出最大的功效;另一方面是实现基于CTP的数字化工作流程。应用CTP及数字化工作流程意味着企业从传统模拟制版生产系统向数字技术生产的转变,同时使图文数据传递精确,产品质量、生产效率明显提高,是企业生产、质量管理的一次升华。
  四、“新印前概念形成
  伴随着数字技术在印刷中的应用,“新印前观念已逐渐在行业形成,并认识到要以用新印前观来认识数字化、网络化时代的印前技术,把技术提升为文化,提升为观念,提升为境界,最后提升企业的品牌,使企业得到升华。今天我们应该关注更多印前新技术,如数字传输技术、数码摄影技术、数码打样技术、数码印刷技术、CTP直接制版技术、网络印刷技术、数字色彩管理技术、数字图文处理技术、数据库开发和利用技术、屏幕远程软打样技术、10微米调频网技术及高保真7色分色印刷技术。通过应用新技术,可创造企业核心技术,突出产品的特色和亮点,用鲜明的特色来增加产品的附加值,用亮点来吸引顾客,用先进的技术来提高效率,提高质量,降低成本,增加盈利,开辟本企业的蓝海市场。
  综上所述,改革开放30年书刊印前技术的一次次革命性的变革不断地满足社会文化发展的需要,不断地激发我们的想像力,也不断地向我们提出挑战,并给予我们实现梦想的机遇。
  回顾整个制版发展的历史,绘石制版经历150年多年,照相制版有100多年,电分制版有50多年,改革开放后发展的彩色桌面出版系统的应用至今只有20多年。
  技术还在发展,变革更是日新月异,或许随着印前与印刷技术发展的结果,最终要取消印前的概念,实现直接从计算机到印刷机的直接印刷,我们迎接新技术的变革,决心走在世界印刷先进技术的前列。

admin 当前离线   回复时引用此帖

回复

书签



当前查看此主题的会员: 1 (0 位会员和 1 位游客)
 
主题工具
显示模式

发帖规则
不可以发表新主题
不可以发表回复
不可以上传附件
不可以编辑自己的帖子

启用 BB 代码
论坛启用 表情符号
论坛启用 [IMG] 代码
论坛启用 HTML 代码
引用启用
广播启用
Refbacks启用



所有时间均为北京时间。现在的时间是 2024-03-29 15:35


法律声明:本站所有资源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发布,并不代表本站支持或认可其所持观点。如发现有涉及版权资源和虚假不实信息侵犯到您的利益或隐私,请您与本站管理员联系,经核实确认后将删除相关内容。
版权所有 © 2008- 印前网站 prepresssite.comQQ:112676826LINE扫二维码加微信号: gasolinesawMessengerICQ:335033797WhatsAppSkype淘宝旺旺扫码加钉钉
电子邮箱:admin@prepresssite.com,网站备案:冀ICP备10204298号